常吃海鲜就不用补碘?福建疾控中心用数据告诉你真相
秋风起,开渔忙。海鲜最近福建人的不用补碘餐桌实现“海鲜自由”啦。多汁的福建海蛎、鲜美的疾控据告带鱼、肥嫩的中心黄花鱼……一口下去全是大海的鲜味。与此同时,用数一种关于海鲜补碘的常吃说法又出现了——“我们经常吃海鲜,不需要吃碘盐”。海鲜但经常食用海鲜真的不用补碘能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吗?福建疾控中心专家用科学监测和数据跟大家说清楚:“吃海鲜=不用碘盐”真的是个大误区!
根据福建省近年开展的福建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显示,儿童、疾控据告成人及哺乳妇女的中心碘营养水平总体处于适宜范围,但孕妇群体的用数碘营养水平仍略低于推荐标准。这一现象提醒我们,常吃即使是在海鲜消费较多的沿海地区,碘摄入问题仍不容忽视。
那么,海鲜的碘含量究竟高不高?数据显示,海带(2950微克/100克)、紫菜(4323微克/100克)和海草(15987微克/100克)确实是碘含量高的食物。
但人们日常食用的大部分其他海鲜,如海蛎、带鱼、黄花鱼、鱿鱼等,碘含量其实并不突出:带鱼约为40.8微克/100克,大黄鱼14.9微克/100克,甚至不足鹌鹑蛋(233微克/100克)和牛奶(20微克/100克)的水平。
事实上,除了少数几类“高碘选手”,大部分海产品的碘含量与常见的肉蛋奶类相差不大。值得注意的是,海带、紫菜等虽然含碘量高,但实际食用频率和数量有限。例如,很多人并不会每天食用海带,每次摄入量也远低于100克。
再看膳食结构。根据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推荐的一天饮食摄入情况,一位25岁男性每日通过食物天然摄入的碘为67.5微克(烹调的损失率约为20%),远低于成人每日120微克—600微克的推荐摄入量。即便加上经常食用海鲜,也难以弥补这一缺口。而如果每天摄入5克加碘盐(约提供100微克碘),碘摄入水平则可达到适宜范围。
因此,“经常吃海鲜就不需要吃碘盐”是一个认知误区。在当前饮食结构下,碘盐仍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(包括沿海地区)膳食碘的重要来源。除甲状腺疾病患者需遵医嘱控制碘摄入外,绝大多数人需要长期食用碘盐。 (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沼婢)
- ·年仅52岁,前CBA主教练中秋去世,半年前患肝癌,弟子杨瀚森回应
- ·前9月泉州海关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2.1万份
- ·泉州古城保护技术咨询交流中心成立
- ·泉州古建匠人:剪瓷雕刻街巷风景
- ·泉州职工医保、生育保险调整最低及最高缴费基数标准
- ·71岁的王健林被限高,巨大的连锁反应开始了
- ·自制短视频推介泉州 点击量破300万
- ·A股“9·24行情”一周年:万亿市值公司新增5家,上纬新材涨20倍成“涨幅王”
- ·泉州中山公园地下广场将继续作为图书经营场所
- ·泉州试点接送通道 粉色通道接送学生即停即走
- ·不接亲、不主持、不喝酒,年轻人“改造”婚礼
- ·七部门:严控新增炼油产能 合理确定乙烯、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
- ·泉州市区笋江路提升改造 车辆请注意绕行
- ·拒止驱离外军隐身战机 受阅飞行员讲述细节
- ·拒止驱离外军隐身战机 受阅飞行员讲述细节
- ·前9月泉州海关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2.1万份